中蜂守卫蜂是老蜂还是新蜂? - 7k77游戏网
返回首页

中蜂守卫蜂是老蜂还是新蜂?

65 2024-01-01 03:16 admin

一、中蜂守卫蜂是老蜂还是新蜂?

中蜂守卫蜂是青年蜂。在蜂群中不同日龄的蜜蜂所干的工作也是不一样的,幼年蜂是指羽化1-8日龄的工蜂,负责巢内的工作。

青年蜂指羽化后8-20日龄的工蜂,主要负责饲喂幼虫和蜂王,筑造巢脾,酿制蜂蜜和守卫巢门。

壮年蜂指20-30日龄的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蜂蜜,花粉和水等工作,老年蜂一般负责寻找蜜源和采水的工作。

二、中蜂喂什么药最好?

巢虫又叫绵虫、蜡蛀虫,是蜡螟的幼虫,属蜡螟科。常见的有大蜡螟和小蜡螟。在夏末秋初,如果将巢脾从蜂群中提出来,容易遭受蜡螟的为害,若将巢脾储藏在温暖的室内,就会加剧蜡螟的为害。蜡螟白天隐藏在隙缝里,晚上出来活动。雌蛾和雄蛾在夜间交配,然后潜入蜂箱里产卵。每只大蜡螟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小蜡螟可产卵300--400粒。卵多产于蜂箱的缝隙、箱底的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先在蜡屑中生活,3--4天后上巢脾,然后在巢脾前或蜂箱壁及巢框等处啮成小坑,结茧化蛹,再羽化为成虫。 由于巢虫在巢脾上穿隧道,蛀食蜡质,吐丝作茧,不但严重毁坏巢脾,而且还造成蜜蜂幼虫或蛹死亡,引起所谓的“白头病”,严重时还会引起蜂群飞逃,尤以中蜂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强群,入秋时及时除螨,在蜂箱内保证充足的饲料蜜,经常保持蜂多于脾是防止巢虫侵害的首要条件。此外,还要保持箱内洁净,经常清除蜂箱内的残渣蜡屑。 2、治疗方法:当群内出现巢虫为害时,除了及时进行人工清除外,可将受害巢脾从蜂群中提出用二硫化碳、冰乙酸或燃烧硫磺(SO2)等药物熏杀,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蜂杀螨哪种药最好?

一、触杀剂

触杀剂是接触蜂螨体表进入虫体而引起中毒的杀虫剂,例如杀螨1号、杀螨2号、速杀螨、敌螨1号等,具体用法是将药物倒入喷雾器中并加水稀释,然后斜喷于巢脾使巢脾表明有一层雾状即可,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否则易导致蜂群飞逃或出现爬蜂等情况。

二、熏烟剂

熏烟剂是燃烧产生烟雾而引起蜂螨中毒死亡的杀虫剂,例如“杀螨2号”纸片烟剂、敌螨熏烟剂等,具体用法是先在蜂箱底部铺一张纸,然后将熏烟剂置于瓦片或其他物件上并点燃,之后关好巢门和盖上箱盖约熏20分钟,最后打开箱盖将箱底铺的纸抽出进行焚毁即可。

三、熏蒸剂

熏蒸剂是利用药物挥发产生蒸气来毒杀蜂螨的杀虫剂,例如螨扑、升华硫磺、卫生球、甲酸熏蒸剂等,具体用法是将药物置于蜂箱中即可,用药量因蜂群的群势不同而有差异,但注意升华硫磺、甲酸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控制好量,过量使用易导致蜜蜂也出现中毒现象。

四、中蜂秋季要喂什么药?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71年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流行,病情严重并很快蔓延至全国,至今仍是中蜂饲养地区危害性极大的中蜂病害。

【症状】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且液体中有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预防】①病害流行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作种群培育蜂王。②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于脾,加强保温并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饲料。

【药物】中蜂囊状幼虫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一定的疗效,某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

五、中蜂巢门口守卫蜂是老蜂还是新蜂?

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表现,在气温25℃以下时中华蜜蜂巢门口守卫蜂大多是老蜂。

而当气温在30℃以上时,巢温较高需要通风散热,需要幼蜂或巢内保姆蜂加入在巢门扇风降温,于是你会发现有相当一部份色泽鲜艳绒毛稚嫩的幼蜂保姆蜂吸饱蜜水后鼓着透明长腹部弯腰弓被在巢门前扇风。

六、中蜂新王几个月分蜂?

中蜂新王只要起了分蜂热,工蜂一造王台,蜂王产卵后第二天就分蜂。

七、中蜂新群最快多久分蜂?

1、再次分蜂的时间

当中蜂进行分蜂后,若为强群,一般约5天还会再进行分蜂,也有部分中蜂会在5-8天后再次分蜂,但再次分蜂的时间与天气和王台的数量有关,比如当蜂群中有2个以上的王台时,在发生分蜂后,一般在几天内还会继续分蜂,而适宜的气候,也易刺激中蜂再次分蜂,所以再次分蜂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分蜂需要具备的条件

(1)当外界有丰富的蜜源,能使分蜂群获取食物便容易发生分蜂。

(2)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蜜蜂易分蜂,因为适宜的气候能使分蜂群更好的生存以及繁衍。

(3)要求蜂群具有一定的群势,一般群势强的蜂群,发生分蜂现象的几率比较大,而群势弱的蜂群一般不易发生分蜂。

(4)蜜蜂的品种也会影响分蜂,比如分蜂性较弱的意蜂,一般1年会进行1次自然分蜂,而分蜂性较强的中锋,一般每年会分蜂1-2次。

二、分蜂一般是几月份

1、各地的气候不一样,分蜂的月份也不一样,比如在气温回升快的南方,分蜂一般多集中在春季的3-4月,而气温回升慢的北方,一般多集中在4-5月发生分蜂。

2、蜜蜂分蜂的高峰期一般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因为春季气候适合蜜蜂生存,并有丰富的蜜源供蜂群采集。而在秋季发生分蜂,是因为蜜蜂刚从炎热的夏季中缓过来,进入气候较为适宜的秋季,所以一般分蜂性强的蜜蜂也会选在秋季分蜂,多集中在9-10月进行分蜂。

3、在秋季分蜂时需要严格控制分蜂,保证群势,因为秋季蜂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适龄越冬蜂,如果群势过弱,容易导致蜂群不能安全越冬,从而带来养殖损失。

八、中蜂新王是什么颜色?

中蜂新王是黑颜色。老蜂王的颜色通常比较黑,身上的绒毛也比较少(因为在巢脾中到处走动),新蜂王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身上的绒毛也比较多。中蜂是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过渡地带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中蜂类型,源于阿坝中蜂的自然生存地周围有高原、高山与其它中华蜜蜂繁衍存在地域隔离,最终使阿坝中蜂经长期进化繁衍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然种群。

九、中蜂夏季用什么药防止巢虫?

1、巢虫清木片:巢虫清木片能把藏匿在巢脾中的巢虫吸引出来,巢虫啃食巢虫清木片后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行动迟缓等反应,最终将被蜂群中的护脾工蜂杀死并清理出蜂巢。

2、巢虫净:巢虫净主要成分是20%氯虫苯甲酰胺,原理是激活巢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促使钙离子无限释放、阻止肌肉收缩,最终巢虫将出现肌肉麻痹并因活力消失而死亡。

3、巢虫清灭灵:巢虫清灭灵呈乳白色液体状,每瓶500毫升,可喷蜂箱或蜂桶约100个,亦可用来喷脾,用法是加500毫升清水稀释,然后喷施在巢脾上,每瓶可喷脾约250张。

十、中蜂烂子病用什么药治?

  人们常将蜂儿死烂通称为“烂子病”或“烂子”。其中,发生在老熟幼虫期和前蛹期的烂子,又被称为“立蛆”、烂子病。由于此类烂子病容易诱发集体飞逃、结大蜂团,因而对中蜂饲养危害大,后果最为严重。本文拟对中蜂的此类烂子病阐明作者观点,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原则与方法。  

容易发生立蛆、烂子,是中蜂饲养较为突出而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中蜂强群的形成与维持;影响蜂蜜产量与品质。从多种渠道的报道情况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蜂的此类烂子病就绵延不断,时而呈现暴发态势。普遍发生时,蜂群数量锐减,蜂产品绝收。  最为严重时,甚至蜂去箱空,使一些地方兴盛多年的中蜂,在短时间内就退回到近乎灭绝的状态。使不少曾俗称为“蜂桶寨”的地方,因而成为蜂桶在,蜂群已不在。

为了降服烂子病魔,广大蜂业工作者可谓绞尽脑汁,付出了许多艰辛努力。一些人士和蜂药厂家,还根据自己的研究与理解,推出相应的方法或蜂药。  但运用效果确难尽人意。时至今日,烂子已仿佛成为许多地方中蜂饲养者迟迟迈不过去的坎,甚至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恶梦般的徘徊在中蜂饲养者的脑际,不时的现形在眼前。

对于立蛆、烂子病,人们常将其归咎于病原生物。受“有病便医,就医给药”的惯性思维影响,在已经公开的诸多方案与方法中,绝大多数都偏重于对拟定病原微生物的杀灭。  但对该病动以药物为主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又极不稳定,无效者居多。这表明:目与的似相偏离,中蜂立蛆、烂子病的病根尚待挖掘!否则,很难做到防重于治,更何谈治而有效。动辙用药与盲目用药,都会使本来“绿色”、生态,大众喜爱的“土蜂”蜜,变成令人生畏的“药”蜂蜜。  

在同有中蜂自然生活群与人工饲养群的地方,前者大多表现良好,即便出现拖子、烂子,也常能不治自愈。后者确容易因为立蛆、烂子而垮群。这充分显示出“野生”中蜂仍保持着抗病性强的优良特性,饲养的中蜂就种性而言,与野生中蜂相同。因此,“家养”中蜂也应具备这些优良特性。  即便同一人饲养的多群中蜂,有些出现立蛆、烂子,有些不出现立蛆、烂子的现象也经常有发生。更有甚者,将一些立蛆、烂子脾调入健康群,不仅未引发烂子,调入巢脾上的未死烂的蜂儿,状况趋于好转、痊愈的事例,也娄有所闻。这些都表明:中蜂容易发生此类疾病的真正原因尚需人们转换思路,另行查找。  同一区域内的野生中蜂与家养中蜂通常是基因库共用,而野生中蜂抗病性强的良好表现,为我们彻底破解该难题竖立了信心。

从我们的观察与实践来看,当前中蜂最容易发生,又较难处置的此类烂子病,与传染性疾病特征不相符合,应属于非感染性的立蛆、烂子病占据绝大多数。  该病无明显的群势差异,似与中蜂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的蜂性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转换思维另劈蹊径,从非病原生物因素中去查找,再通过细致认真的研究分析,方可解此难题。

蜜蜂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蜜蜂之间的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普遍存在。  例如,蜜源共用,水源共用。甚至同一朵花,同一滴水,都可能被各“家”蜜蜂共同“采访”。在吮吸液体和与花朵的接触中,不仅蜜蜂获得了采集物,同时也会授与和沾染上其他物质,包括病原生物。因此,无论从传播速度与范围看,蜜蜂都堪称为带翅膀的“媒人”,其媒介效率极高。  所以,针对大多数病原生物的隔离、防治措施若用于蜜蜂,往往效果不佳或基本无效,真可谓防不胜防。从这点上来看,以及野生中蜂抗病性强的特点都启示我们,防治中蜂烂子病的方法,还应多从蜂群生活的机制中去寻找。由于立蛆、烂子病主要是老熟幼虫期和前蛹期的蜂儿发病,因此,很有必要从这些时期的蜂儿生活与生理变化的分析研究着手。  

蜜蜂幼虫体态蛆形、白色;触角退化,口器退化,上颚弱,无单眼。这样的幼虫,只能依赖蜜蜂成虫的精心照料,才能生存和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幼虫期必然短暂。处于幼虫期的蜜蜂,其主要活动与功能都与取食密切相关,其他功能不是很弱就是已经不具备了。

蜜蜂幼虫的消化器官尤为发达。  作为主要消化器官的胃,约占幼虫体积的三分之一,长度几乎与幼虫体长一样。蜜蜂幼虫的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随着虫龄增长,取食量亦显著增加,自身的代谢产热也相应加大。在大幼虫期,蜂儿对食物要求最为强烈,进入饱食阶段会竭尽全力取食,如同人们在进食时会发热那样,转入饱食阶段的大龄幼虫产热量亦会随之进一步增加。  

蜜蜂幼虫生长到一定时期,工蜂会将其巢房口用蜂蜡封盖。被封上蜡盖的幼虫,从生长角度看已达极至与成熟,因而被称为老熟幼虫。此后,老熟幼虫在封上蜡盖的巢房内吐丝、结茧、化蛹。显然,封盖与织成的茧衣都会导致保温性能大大提升。所以,老熟幼虫与封盖子脾的自发温效应明显。  人们虽已测定出蜂巢“暖区”的适宜温度,但还未见有对封盖子脾巢房内,微小环境的温度变化做出的准确测定。

吐丝、结茧后,蜂儿进入前蛹期,幼虫直立,形同立蛆。蜜蜂幼虫与成虫,在外形和内部器官构造上都有很大不同。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封盖后的化蛹阶段,尤其是在前蛹期,变化最为剧烈。  蜂儿在较为短暂的前蛹期,由蛆形幼虫跃变为翅、足等外部器官游离现形的离蛹。未能通过前蛹期的蜂儿,因其生长发育终止在此阶段而使立蛆状态延长,进而由立蛆状转呈塌陷状,显现出立蛆、烂子症状。

在化蛹阶段的变态早期,蜂儿呼吸代谢显著降低,到了变态后期又急剧增加。  这样,在变态中期必然存在代谢转折的关键过程,即所谓的“瓶颈”。前蛹期虽短暂,但其在蜂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确极为关键。蜂儿在此期的抗劣性弱,对体内、体外的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稍有差次即显病态。例如,移植、转运台内蜂儿尚处于前蛹期的王台,就容易出现“死台”。  显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蛹期蜂儿变态停滞、发病、死亡,都与其未能顺利通过该瓶颈密切相关。如果蜜蜂幼虫由于各种原因而至生长、发育不良,那么,勉强完成幼虫期的蜂儿,在前蛹期也容易因为不能顺利通过组织分解和组织发生而死亡。那些勉强通过前蛹期的蜂儿,羽化成蜂后大多体质虚弱或呈现畸形,一般会被蜂群遗弃。  

与成蜂相比,蜂儿生活需要更为稳定、适宜的条件。就温度而言,无论高温还是低温超过一定限度,卵不能孵化,虫、蛹生长发育停止。超限时间稍长,卵便永久失活,虫、蛹死亡。相比之下,短时间的高温比短时间低温对蜂儿危害更大!

从蜂性上看,喜好结团是中蜂较为典型的生物学特性,亦是中蜂抗逆性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形成蜂团,就连弱群蜜蜂包被的核心区域内,温、湿度条件也变得与强群的相近似,从而使其得以顺利复壮。  因此,中蜂“碗碗蜂”复壮的事例,多的不胜枚举。同时,蜂团又具有利于保温增热,但不利于降温散热的属性。加上中蜂性燥易惊,惊后常伴随应激生热。所以,中蜂比意蜂更容易受到热伤害。强群的产热量大;弱群蜜蜂会采取更为密集的集聚来保温,更为积极的产热来抵御寒冷。  这些都可能导致蜂儿所在的微小环境过热!

由上可知,老熟幼虫与前蛹对热最为敏感;各种原因导致该龄期蜂儿所在的微小环境过热,应是造成中蜂立蛆、烂子病的直接原因之一。立足于此,不但可以解释过去的一些研究成果和一些有时防治见效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创造出防治该病的若干方法。  根本解决“活框”饲养中蜂,容易发生立蛆、烂子的难题!

与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发烧并不仅仅局限于感冒相类似,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中蜂显现热症。过热,又容易导致蜂群生活紊乱,伤及对热最为敏感的大龄幼虫与前蛹期蜂儿。例如,应激、饲喂过度、感染等等。  所以,无论何种病因引起?作为“热”对症,凡是具有镇静、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有散热作用的措施,都能对立蛆、烂子病发挥一定的缓解甚至治疗作用。这便是对过去一些研究成果和防治有效方法的合理解释。

在理清该病的发生机制后,预防就应侧重于给此龄期的蜂儿散热;治疗就需要对因、对症。  防治的基本原则为:避免使老熟幼虫与前蛹遭遇过热环境;对该龄期蜂儿较为集中的子脾,采用适当的散热降温措施;使蜂群与蜂王都“冷静”下来;确系感染引起的,还要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未分区饲养的活框群,除需采用以往书刊介绍过的多种预防伤热的措施外,还应注意随季节不同,保持恰当的巢框间距;在容易出现大量子脾时,应将老熟幼虫与前蛹较为集中的大面积子脾作适当分散;例如,将它们与卵脾、空脾、蜜脾相间。  初现个别封盖子房被咬开,个别立蛆、烂子等征兆时,立即对老熟幼虫与前蛹较为集中的子脾,采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中介绍的“喷水”散热法和蜂王“放九关十”法,都能使工蜂与蜂王及时“冷静”下来。巧妙用水,还能满足敏感期蜂儿对温度与湿度的特殊要求。  

已采用GN箱分区饲养的活框群,要及时将临近封盖的大幼虫脾、刚封盖的老熟幼虫脾,调入无产卵王活动的区域;在继箱内宜采用蜜脾、子脾相间的排列方式,勿使子脾相邻。当巢箱仅放二框,子脾调动周期取四天一次,每次上调一框时,上调的这框子脾不但可以施用一次“喷水”散热法,而且应将该子脾放在不与巢箱育儿区相对的位置。  从这点上看,实现中蜂继箱分区饲养后,防治立蛆、烂子的方法多,效果好!由于每个子脾上的蜂儿龄期都较为整齐,因而仅喷治一框临近封盖的大幼虫脾、刚封盖的老熟幼虫脾,就能有效控制该病,且对蜂群的刺激小。我们在气候发生骤然变化气温降至仅3℃时,对已实现继箱饲养的蜂群施用该法,效果也蛮好。  

已发生立蛆、烂子病的轻症群,如能正确施用上面提到的喷水、关王法,便能收到较好效果。重症群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断子除王 淘汰全部子脾,淘汰原蜂王,介绍成熟王台。

2。断子、留王、换子 淘汰全部子脾,将蜂巢缩小至蜜蜂能很好护脾的状态,保留原蜂王,重新产卵,待到由重新开始抚育而来的蜂儿普遍进入大幼虫期时,便将这些虫脾调别的正常群,使该群又从卵开始抚育。  同时,从正常群抽调老熟蛹脾补给这些蜂群。因为,已通过前蛹期的蜂儿,能在病群中完成蛹期,正常出蜂。而在曾患此病的蜂群中培育的大龄幼虫,能被健康蜂群继续抚育直至正常羽化出蜂;

注意:治疗期间需暂停任何形式的饲喂,以降低成蜂兴奋度。

(二)诱导断子治疗法

施用对蜂产品无污染,对成蜂基本无害,但能诱发普遍拖子行为的物品或方法,诱使蜜蜂在短期内清除净现有蜂儿,实现断子后重新开始抚育。  

(三)药物治疗

方一:元胡20克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五次使用,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4mg),每天喷雾治疗一次,治五次为一个疗程。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立蛆、烂子、蜂不护脾。

若用于集体飞逃、乱场、结大蜂团,应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三次使用。  每天一次,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4mg),于傍晚喷治。蜂群停止飞逃后,再改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方二、方三。

方二:元胡20克;半枝莲10 克。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五次使用,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4mg)。每天喷雾治疗一次,治五次为一个疗程。  适用于气候寒冷时节的立蛆、烂子、蜂不护脾。同时,注意给患病群施以防闷和适当保温措施。

方三:元胡20 克;青蒿20 克。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五次使用,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4mg)。每天喷雾治疗一次,治五次为一个疗程。  适用于非寒冷时节的立蛆、烂子、蜂不护脾。同时,给蜂群施以较大力度的散热、防闷措施。

方四:元胡20克 千里光20克 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五次使用,每次加入1片扑尔敏(4mg),每天喷雾治疗一次,治五次为一个疗程。  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此类蜂病。

方五:元胡20克 作煎剂取汁,将每剂药煎3~4次的药汁混合,分作五次使用,每次加入一片病毒唑,1片扑尔敏(4mg),治疗由RNA病毒引起的此类蜂病,例如,囊状幼虫病。每次加入一片病毒灵,1片扑尔敏(4mg),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此类蜂病。  每天喷雾治疗一次,治五次为一个疗程。

(四)说明与注意事项

1。使用说明 从使用情况看,喷治该病的总体效果,明显好于喂治。因为中蜂喂治若用糖不当,容易加重病情。原因详见《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喷治能使药物经呼吸途径进入成蜂体内,见效快。  液体蒸发需要消耗大量热能,这对于成蜂与处于热敏感期的蜂儿,都有很好的“清凉”作用。可谓膘本兼治。

2。使用注意 上述方剂的用药量,均以一群蜂为单位。药液凉后才喷雾治疗。实施喷治时,应在傍晚进行,以蜂体或巢脾雾湿为度。一般在气温不低于5℃时,都能进行喷治。  

3。淘汰病群子脾与施药相结合 一般而言,施药与淘汰重病群子脾相结合的治疗效果较好;而重症群带有病子脾施药的治疗效果较差。带有较多病子施药,很难保持烂子脾上还未发病的蜂儿能继续健康正常,尤其是对于发病急、症状重的蜂群。究其原因主要是:病虫、死虫多,工蜂清理困难;蜂群情绪已很不稳定,抚育秩序混乱;育儿区温度持续异常;异常蜂儿遭嫌弃而成为蜂群内的另一应激原;现有子脾实际上已基本报废。  所以,救治这样的蜂群,需果断淘汰现有子脾,重新建立正常的抚育秩序,如能同时让蜜蜂的造脾能力得到适当发挥,效果会更好。

4。措施有效的判别 处置与给药有效的标准:成蜂行为于当日或次日恢复正常;蜂儿症状在次日或2天后明显减轻。地面爬蜂、死蜂显著减少,采集活动恢复正常。  

蜂群泌蜡积极,造脾整齐。全面袭杀雄蜂,也是此类蜂病好转的征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